目前,随着和平时期非战争灾害对国家经济发展威胁的增大,我国在应对此类灾害上还没有一个相对系统的机构和一套成熟的理论,所以一些学术单位和职能机关相继提出了我国人民防空应向民防职能拓展的构想。民防是国际通用词,是政府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空袭、抗灾救灾措施,实施救援行动,防范和减轻灾害危害的活动,目的是保护居民生命财产、经济设施及其它重要目标安全,减少国家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保存战争潜力。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展了民防工作。借鉴外国民防现有的经验做法,对我国人民防空实现“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组织领导机构,确保指挥畅通
有效的统一指挥,是民防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每一个参与者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职责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世界许多国家都设立有专门的民防组织机构,并赋予相应的职责。
韩国设中央民防卫协议会,由总理任委员长,财政经济部长官和行政自治部长官任副委员长,政府各部长官和国家安全保障会议非常企划委员长、国家情报院次长任委员;各道、市直至基层政权机构设地区民防卫协议会。行政自治部下设“民防卫灾难统制本部”,为全国民防协调机构,内设民防卫灾难管理局、防灾局和消防局。
美国民防最高组织领导机构是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负责和平时期救灾与战时紧急情况下的紧急准备、政策、计划和协调工作。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署长作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个顾问,由总统授权就民防和民防应急行动制订计划、实施管理和协调。该署职责包括:民防、危机情况下应急物资的调运和动员、灾害救助、火灾与水灾的预防与处置、应急食品和居住保障计划及应急通讯与广播。同时,美国还出台了《国家应急反应框架》,这是美国如何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做出应急反应的指南,专门为政府执行部门、私营机构、非政府组织领导人和应急管理从业人员制定。
北欧国家设有国家民防救援局和民防委员会,负责对各种灾害的综合管理。在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民防是城市防护与紧急预案理事会的附属机构,在非战争时期的使命就是为政府紧急救援部门提供专门技术装备和人员的支持。
二、进行民防知识宣传,增强全民民防意识
“3·11”大地震突袭日本后,人员和车辆塞满了整个东京街头。可是,行人都是自动列队,默默前行,井然有序,毫无喧哗。尽管塞车,但毫无喇叭声。这样的景象,来源于日本民事防护的普及。日本政府早在1982年就决定将9月1日定为全国“防灾日”,8月3日所在的周定为全国“防灾周”。此外,还有“防水月”、“防山崩周”、“防雪灾周”、“危险品安全周”、“急救医疗周”、“防灾志愿活动日”等。每年的9月1日都要举行全国性的“综合防灾训练”,通过反复训练,让每位内阁成员、各级政府增强防灾意识,熟悉防灾业务,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韩国政府将全国分为8个民防演练区、3个灯火管制区。演练内容包括防化生放、保护工厂、港湾和地下设施以及结合地区、季节特点防灾、救灾、公共场所防毒气、消毒、疏散人员等演练。演习时,军警出动战斗机、装甲车、消防车、侦消毒车予以配合。同时,发放有关民防知识的宣传手册、连环画、录音带、录像带等资料,使民众都能掌握防空、消防、救灾等有关知识与技能。在去年“延平岛炮击事件”后,12月15日就举行了全国性的民防演练。警报响起后,短短的20分钟内,全境所有人员(包括学生)迅速就近到地下避难所、地铁站或建筑物的地下设施内进行躲避,同时,在室内人员首先要检查完电源和燃气等设备确实已经关闭,住在高层建筑或公寓内居民则不能乘坐电梯,而是要走楼梯前往地下停车场等地下设施躲避。除飞机和船舶可以正常行驶,普通公路上正在运行的车辆立即停驶到附近的空地或道路右侧,铁路和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则需鸣笛缓行3分钟。
北欧国家在中学阶段就开设防灾救灾的专业课程,同时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在挪威有3个民防自己的培训机构,民众中18-65岁的男、女性公民都可能号召起来履行民防责任。
三、进行民防工程建设,着力提高综合防护能力
韩国《民防卫基本法》施行令规定,民防设施包括隐蔽设施、灯火管制设施、供水设施等。韩国地下建筑比较发达,汉城、釜山建有地铁,大多数城市有地下通道和地下商业街。汉城地铁总长度为216.5公里,在2005年增加至120公里新线路,地铁与郊区铁路连接,可以用作人员疏散。汉城地铁、地下通道、地下商业街相互通联,形成庞大的地下建筑网。据初步计算,目前汉城市地下设施可供近250万人防空隐蔽,已建紧急供水设施,可储水约100万吨。
美国的民防工程建设十分完善,特别是它的首脑指挥防护工程。“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的当天,美国军政要员迅速进入了各地下指挥中心进行决策和指挥。其中夏延山地下指挥中心是世界上唯一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监视航天器活动而能经受核武器直接命中攻击的指挥控制中心。白宫地下指挥中心,又称总统紧急作战指挥中心,能经受一枚小型核弹的直接命中,确保躲入掩体内的总统等要员不间断的指挥。美国民防警报系统拥有4.5万英里长的专用电话线路以及警报站986个。全国警报系统可直接从北美航空空间防御司令部的对空监视系统投影屏上获取情报,并依据情报和北美航空空间防御司令部指示,向全国发布空袭警报。
日本已开始规划和建设21世纪平战结合的东京地下城市。日本政府制定的“大深度地下空间开发计划”,其中包括“大深度地铁”、“地下高速公路”以及“地下动力基础设施”建设等。日本政府地下空间开发计划中的城市,有地铁、公路、购物中心和24个大众休息中心,据说可容纳50万人活动。
据国外公布的资料,美国目前修建的人防工程可容纳1.2亿人,占总人口的57%,前苏联修建的人防工程可容纳1.8亿人,占总人口的68%,瑞士、瑞典修建的工程可容纳总人口的85%以上,以色列修建的工程则能够容纳全国人口的100%,而日本仅修建的地下商业街和大百货商店的地下售货场,总面积就达200多万平方米。
四、建立民防专业队伍,便于遂行各种任务
民防专业队伍是为防灾救灾而建立的专业组织。从世界各国情况看,民防专业队伍一般按照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训练、便于执行任务的原则组建,通常采取军地结合,以民间专业组织为主的形式。在现代条件下,不仅防灾救灾的要求高,而且技术含量也逐渐增大。因此,各国对民防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组建和管理形式上又各具特色。
德国是建立民防专业队较早的国家,全国除约6万人专门从事民防工作外,还有150万消防救护和医疗救护、技术救援志愿人员。这支庞大的民防队伍均接受过一定专业技术训练,并按地区组成抢救队、消防队、维修队、卫生队、“三防”队和空中救护队等。
法国的民防专业队伍主要由一支近20万人的志愿消防队和一支8万预备役人员组成的民事安全部队组成。民事安全部队现编成22个机动纵队、308个收容大队和108个民防连,分散在各防务区、大区和省,执行民事安全任务,战时可扩编到30多万人。
俄罗斯的民防力量由民防部队和非军人民防组织组成。其中,非军人民防组织分为一般任务组织和勤务组织,前者的主要任务是独立进行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后者主要遂行民防专业、技术性任务,如医疗、伤员后送和食品供应等保障工作。
以色列也十分注重民防队伍的建设。以色列的民防专业队伍由后方司令部下辖的全国救援部队和各分区的急救营、安全治安营、防核生化营、观察通信连、医疗分队、预警系统及军民消防分队等组成。
民防卫队是韩国民防专业队伍,根据民防卫基本法,除国会议员、警察、消防员、劳教管理人员、新闻工作人员、军人、军务员(文职)、乡土预备军(民兵)、灯塔管理人员、驻韩外国军队雇佣人员、远洋船员、在偏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及其他身心障碍者和慢性病患者外,凡年满20至45岁的韩国男性公民均为队员,女性及其他年龄段男性公民可根据本人自愿参加,民防卫技术支援队由具有防水、防空、医疗、电气、通信和土建等专业技术知识人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