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防博览>专题研究

防空,不容忽视的战略问题

发布时间:2014/08/07 14:26:35 信息来源:威海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访问次数:

    在伊拉克战争8周年之际,随着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的通过和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开始,西方多国联军对利比亚发动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空袭行动。尽管战事还未结束,但从有限的战争规模与时空之中,仍可窥见多国联军空袭的突出特点。反观利比亚政府军,处于难堪重击、缺乏还手之力的窘迫困境之中。尽管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属于典型的非对称作战,但从双方强大空袭和弱小防空的抗争中,仍能映射出不少启示。

 

  防空战略地位始终重要

 

  按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所愿,此次联军空袭利比亚是通过设立禁飞区,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威胁,但从空袭行动的种种迹象表明,安理会意愿显然被曲解,变成了推翻卡扎菲政权。由此人们不难想到,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都有堂而皇之的联合出兵理由,背后却深藏不便明言而人人心知肚明的战略目的,并且均以挥舞空袭大棒锁定战局。

 

  它再次告诫人们,以空袭拉开战争帷幕,以战略空袭达成战略目的,以炸威逼就范,成为西方国家屡试不爽的军事行动律。信息化空袭的远程化、精确化、高效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威慑作用,已成为达成国家意志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空袭的快速性、直接性、可控性,使其能恰如其分地达成不同层次的作战目的,增强战略选择的灵活性,易于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因而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空袭反空袭将首当其冲,贯穿始终,作用全局,影响战争的成败,甚至关系国家的存亡。防空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国家尊严、国防战略的突出问题。

 

  防空作战方法须与时俱进

 

  此次空袭行动尽管在胜败上没有太大悬念,但针对利比亚地理特点和设立禁飞区的需要,双方在非对称作战、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点穴战、外科手术式打击、斩首行动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如多国联军以先进的电子战飞机E/A-18G“咆哮者”为空袭利比亚开路,以电子干扰与火力打击相结合,发射机载 AGM-154防区外打击武器,首先摧毁利方雷达阵地;针对利比亚防空形同虚设,肆无忌惮大量临空使用激光制导炸弹攻击;保持2架“捕食者”无人机在利上空巡逻态势,实时引导打击等。利比亚政府军针对非对称空袭,非常快地适应了强大空中火力打击的作战方式,如化整为零,分散藏匿于平民区,不断机动转移地点;针对反政府武装人员平民化和武器轻型化特点,弃用坦克等重型装备,伪装成反对派武装,让联军无法区分,并冒充开火,引发联军空袭误伤;将SA-24地空导弹安装在民用皮卡车上,进行“防空游击战”,游动抗击联军空袭等。

 

  联军空袭与利军防空的作战方法特点反映出以下启示:一是要针对不同作战局势、环境和对象,灵活运用防空作战的方式方法,如择机采取攻势反击行动,打敌空袭基地及其平台,在被动中力争主动。二是针对现代空袭首先使用反辐射手段摧毁对方防空雷达的规律,一方面加强雷达电磁频谱管控,另一方面前伸部署反辐射防空力量,力争先发制人。三是针对局部战争大量进行夜间空袭,注重战场“透明”中的有利态势,加强夜视对空侦察和对空打击的战技法研究,提高全天候防空作战能力。四是针对非接触超视距空袭,加强延长防空火力臂的战技法研究,提高抗防区外打击能力。

 

  防空作战体系须日臻完善

 

  西方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的一个突出特征体现在“联”上。一是多国空袭力量联合。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通过后,以美国为首、以法国为先锋、以北约为班底的多国组成联军,对利比亚政府军队及其设施进行了持续的联合空袭,首先在心理与气势上压制了利比亚。二是多种空袭兵器联合。包括使用卫星侦察监视与导航定位系统,B-2、“阵风”、“幻影 -2000”、“台风”、E/A-18G、“捕食者”、“全球鹰”等有人和无人战机,“战斧”、“风暴阴影”、“阿拉姆”、“宝石路”等空地导(炸)弹。三是多种空袭方式联合。包括“外科手术式”、“斩首式”、“空中待机式”空袭等。四是多种时空要素联合。包括夜间、白昼、海上、空中、防区外、临空空袭等。尽管利比亚政府军将空军的飞机与地空导弹和陆军的高炮与地空导弹编成了多个防空区,但因以少对多,防空难有作为。

 

  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再次昭示,未来信息化战争,空袭将是天基信息系统链接与支持下的作战空间的空天一体化、作战使用的全程化、作战兵器多元联合化、侦察、监视、干扰、指控、打击、评估的体系化。在此情况下,任何单一防空类型或某一军种进行的防空作战,都将无法与空袭体系抗衡。因此,应在深化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中,不断完善联合防空体系。一是突出防空、防天、反导的融合,不断夺占国家防御的制高点。二是突出国土防空、野战防空、人民防空的融合,不断形成联合防空体系布局。三是突出反击、抗击、硬打击、软杀伤、空中设障、多种防护的融合,不断形成防空体系手段。四是突出侦察预警、指挥控制、信息对抗、火力拦截、综合保障、全维防护的融合,不断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防空体系作战能力。

 

  防空指挥机制亟待优化

 

  此次多国联军与利比亚之战,在指挥上有突出的几个特点。一是反应快捷。在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决议之后几小时,以法国打头阵很快开始了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的行动,体现出其指挥的灵敏。二是转换迅速。3月31日美军将作战指挥权移交北约,北约及时接替空袭指挥,反映出多国联军指挥体系、指挥关系、指挥信息系统等指挥机制的高效。三是协调有误。多国联军空袭多次误伤反政府武装组织。四是缺乏章法。利比亚防空尤其是夜间防空,基本处于盲目对空射击状态。

 

  面对空袭的信息化、快速化、空天一体化,防空指挥机制的通畅、敏捷、实时、高效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空天飞机速度达十几马赫,中程弹道导弹整个飞行过程不过十几分钟,这些均给防空指挥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根据新情况和新需求的变化,从健全体系、完善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提高效率等方面,不断优化防空指挥机制,以适应抗衡信息化空袭急剧发展的需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需要。

 

  防空反导能力刻不容缓

 

  大量使用空地制导导弹,也是此次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的一个显著特点,如首轮空袭就从地中海舰艇上发射了至少11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企鹅”、“鱼叉”空地导弹从低空飞行打击50千米外的目标;“阿拉姆”、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成为防空雷达的巨大杀手;“宝石路”系列激光制导炸弹,穿透6 米厚的水泥墙,钻入沙漠30米深处打击地下深藏目标。多国联军大量使用空地制导导弹空袭利比亚,使政府军的大量坦克等重型装备瞬间失去作战能力,卡扎菲的办公场所和住所多次遭到摧毁,其幼子也死于4月30日的精确空袭。

 

  多国联军大量使用空地制导导弹空袭利比亚再次警示我们,必须把反导问题提高到非常紧迫的战略地位加紧建设。尽快提高防空反导能力需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防空观念上,加紧向防空防天反导转变;二是在防空策略上,加紧向攻防结合突出攻势防空转变;三是在地面防空武器上,加紧向以弹为主弹炮结合转变;四是在防空方式上,加紧向联合、大区域、精确防空转变;五是在教育训练上,加紧向反导及其抗击精确空袭训练转变。来源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