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江干区人防办副主任 梁伯根
现代战争中,把城市作为战略空袭首要目标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莫不如此。人防专业队将在未来消除空袭后果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拟立足现行体制,对加强人防专业队训练的有关问题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一、加强人防队伍训练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来,我区与全市一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为指导,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为目标,以"打得赢,不变质"为要求,立足战时,服务平时,把人防专业队伍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人民防空法》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各种规章,成立了队伍,健全了组织,并组织了平时能抢险救灾,战时能消除空袭后果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保证战时拉得出、用得上、过得硬,摸索出了一些适应当前形势下人防专业队伍建设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制约专业队伍的发展,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难以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局部战争的要求,难以履行战时消除空袭后果的职责,也会延误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抢救、抢运、抢修,减刹我战争潜力,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由此可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训练水平已成为当前人防专业队伍所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二、关于人防专业队伍的组织建设
人防专业队伍一般采取专业对口、条块结合、便于组建、便于领导、便于组织的原则,按系统组建。但是,现阶段,有的地方在同一企业里同时组建了人防、民兵、交战等若干支任务近似相同的专业技术性强的分队,由于企业本身在精简机构,工人定岗定位定员,人员相对较少、能用于专业队员的尖子就更少,要同时在一个企业里组建几支任务相当的队伍,而人员又不重叠,几乎难以做到,加之整组是几家部门分别进行的,整组名册又没有互相交流,这就难免留下了一个人或一支队伍被几家同时录用的弊端,平时还能应付过去,但在战争危急时刻,会给专业队伍的使用留下隐患,给各部门完成任务带来不利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并贻误战机。
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建议由本级国动委统一协调各部门队伍的组建,将各部门组建的专业队伍队员名册统一备案,防止一兵多用的现象。并可制定专业队伍应急使用方案,在平时状态,几家部门共用一支专业队伍,由国动委负责指挥调动,主要用于对突发事故的抢险救灾等。战时由于各部门的队伍要同时运用,就必须同时组建,而不能使人员交叉,如果一个单位人员不够,可从专业性质相同的单位补齐,确保一兵一职。另外,还可以组成几支梯队,确定若干个应急方案,规定哪种应急状态对应哪个方案由相应梯队递补上去,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专业队伍予以保障,并有相应的行动方案、措施,为防空袭提供人员、行动保障。
三、关于人防专业队伍的训练
人防专业队伍运用的是民用技术,完成的是军事任务,既有“民”的特点,又有“军”的要求,这就对人防队伍在战时承担任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使队伍在战时真正做到“拉提出,打得响”,关键在于平时的高水平训练。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体制下,要使专业队伍的训练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训练的指导思想上要突出效益观念。当前,应注重在抓好“三个效益”上下功夫:一是社会效益。依据人防宣传教育职能,在社会团体、工矿企业、学校等群体,广泛开展人民防空知识宣传,扩大受教、受训面和社会影响,激发全民参与、支持人防的热情。二是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人防专业队伍具有的战时担负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任务和平时预防、处置各种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双重职能作用。特别是和平时期,人防专业队伍不仅是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当面临灾害时,又是应付突发事件的突击队,其本身就包含实际经济价值。有了这一认识,也就有了正确处理市场与战场、局部与全局关系的基础和前提。三是战备效益。人防专业队伍作为国防力量的一部分,是军队的后备力量之一。加强人防专业队伍建设,提高队员素质,对于完成本职任务、贮备和输送支前力量,努力实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在训练的内容上,要立足民用,着眼军用。切实抓好专业技能基础训练、民用转军用“接口”训练和军事技术“补差”训练。专业技能基础训练,主要是帮助队员掌握与应急救援相关的专业技能,提高业务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档次,具备在各种困难条件和复杂任务面前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民用转军用“接口”训练,主要是解决民用技术在战时运用的技术难点问题。要依据战场环境,研究开发和掌握适于战时的专门技能和组织方法,力求设想多种情况、不同技术难度,分别研究出不同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确保战时救援万无一失。军事技术“补差”训练,主要是帮助队员完成连队共同科目的训练内容,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缩小军民之间的差距,培养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良好作风和组织纪律观念。
(三)在训练的方法上,要通盘考虑与层次训练和分类训练。先解决单兵技术动作训练,后进行分队协同动作训练,必要时还可以专门安排干部骨干组织指挥能力的训练。在当前训练保障困难较大的情况下,要积极引导有关单位采取“见缝插针、借鸡下蛋”的办法,把人防专业队训练同职工上岗前培训,业务骨干集训,职工技术等级达标、升级考试,行业技术尖子比武以及人防专业队实兵演练等活动结合起来,力求实现一次训练,双重收获。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利用现代化训练手段,采取网上训练、模拟训练等办法,以减轻训练负担,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
(四)在训练的制度上,要突出一定的强制性。 人防专业训练要动人员、占时间,用装备,花经费,与单位的正常工作和经济效益发生冲突在所难免。没有一定的强制性,训练任务很难落实。这就需要通过立法,把专业队训练的任务、标准、训练保障办法、奖惩措施等固定下来,使专业队训练由行政行为上升为法律行为,成为公民和法人必须严格执行的行为规范。同时,要组织力量编制人防专业队训练大纲和教案,使训练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关于人防专业队建设与训练的保障 人防专业队伍建设与训练主要应从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器材保障三个方面做好保障。
(一)组织保障。人防专业队伍组织指挥体系应进一步完善。为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和现代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应将人防专业队伍纳入民兵建制,并按照统一整组、统一训练、统一待遇、统一保障、统一管理、战时统一指挥、分别使用的原则,完善人防专业队伍组织体系,加强军队对人防专业队伍的领导,较好解决人员落实、组织训练、协调指挥等难题,有力保障人防专业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经费保障。经费是保证专业队伍正常运行的经济基础。“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从队伍的组建、整组召开建制大会、购置器材设备、训练甚至演练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现在,由于各行各业都在讲经济效益,有的部门就忽视了战备效益与社会效益,对于带不来经济效益的专业队伍的投入显得少之甚少,有的组建单位甚至还认为是个累赘,给企业带来了负担。因此,如何解决好专业队伍的经费来源问题,是关系到专业队伍生存、发展的问题。当前,应考虑将人防专业队伍的活动经费纳入民兵统筹经费当中,或在人防部门两费中抽取个若干个百分点供其使用,或由市财政纳入经费预算等几条渠道的经费来作为专业队伍的活动经费,保证专业队伍的正常运行。
(三)器材保障。人防专业队具有专业技术性强,必须经过长期专门训练才能熟练掌握执行任务的本领,执行任务时,还必须使用专门的器材和设备。人防部门现有的器材主要还是防化专业队的器材,且数量少,不配套,过时,其它专业队伍的器材设备也仅限于各单位进行生产、工作所使用的装备和器材,难以胜任应急与战时的需要,加之训练设施设备更新不多,训练大纲也已过时,训练教材、资料严重短缺。因此,要适时更换更新损坏、过时的器材、设备,并保证人手一套,修改训练大纲内不合适宜的章节,编写实用训练教材,并分发到各专业队员手中,增添一些特种求援设备、器材,提高平时抢险抢修、化学事故的救援能力,作为平时实战训练,为战时消除空袭后果提供物质技术保障。
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重要经济目标将越来越多。对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起中坚力量的人防专业队伍的担子将越来越重,加强人防专业队伍的专业技术、战术研究,注重试验、模拟与训练,实战与演练,从中摸索出一套既切实可行,又经济实用的抢险救援方法和手段,建立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装备精良、多能化、具有很强独立作战能力和特别能战斗的专业化队伍,已迫在眉睫。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专业队伍如何在当今社会中有一席之地,如何提高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快速出动能力、快速指挥能力、快速施救能力和快速保障能力,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细细琢磨、慢慢品味。相信在未来的抢险救灾和反空袭作战中,人防专业队伍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大。